前言 思想担当和天下关怀 政治:当代世界的危机、对抗与全球治理 一、当代资本的新形态及其危机 (一)资本主义与当代文化精神危机 (二)“分享经济”的蛋糕与陷阱
前言 思想担当和天下关怀 政治:当代世界的危机、对抗与全球治理 一、当代资本的新形态及其危机 (一)资本主义与当代文化精神危机 (二)“分享经济”的蛋糕与陷阱 (三)“分享经济”的未来与对策 二、民族国家与全球资本:剥削、对抗与合作 (一)超级剥削与现代帝国的多重样态 (二)民族国家与全球化:未来全球帝国的走向 三、民粹与极端主义的复兴与对策 (一)民粹主义的抬头 (二)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复兴 (三)民族主义、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根源的争论 (四)应对民粹主义的策略研究 四、全球治理的新理念与新主张 (一)全球治理:重建“有主体治理” (二)中东困境: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五、走向深蓝:公海和深海 (一)公海新执行条约与公海保护区 (二)海洋政治的未来:深海开发经济:全球化新常态与未来格局 一、传统全球化的困局与新常态的动力 (一)江郎才尽的“新自由主义” (二)传统不平衡发展的危机与困境 (三)不平等的加剧阻碍经济持续增长 (四)区域主义的兴起 (五)全球化仍将继续的多重动力 二、动态平衡:全球金融体系多中心格局的形成 (一)金融深化与金融体系的复杂化趋势 (二)多中心全球金融市场形成 (三)全球金融监管与多边金融治理 (四)第三类储备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三、全球治理促推全球经济平衡增长 (一)长期经济停滞的两种状态 (二)经济增长框架失衡源于人口红利衰减 (三)提高劳动生产率,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增长 (四)全球增长,中国驱动 四、全球未来秩序的四种情景 (一)亚欧合璧:发挥中国与俄罗斯的主导力量 (二)新冷战:地缘政治对抗走向全球化 (三)大混乱:大国首先崩溃后的蝴蝶效应 (四)二次共识:G20成为全球治理的权威力量 (五)构建全球治理新常态,树立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共识科技:数字平台革命的趋势与挑战 一、数字平台的优势与隐忧 (一)优势:创造新经济价值 (二)隐忧:与监管体系的博弈 二、数字革命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(一)具有重大潜力的37项新技术 (二)三大发展趋势凸显未来发展前景 (三)人工智能和算法经济的发展:AlphaGo 三、数字革命的隐私安全发展:欧洲创新创业经验与中国未来 一、欧洲创新驱动战略背景:危机中求出路 (一)老欧洲的新问题:从繁荣到衰退 (二)欧盟的应对:以创新寻求新的发展 二、创新政策取向: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驱动力量 (一)教育在“知识三角”中的基础性作用 (二)锐意改革高等教育 三、欧洲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 (一)以问题为突破口:在差距中寻找发展方向 (二)多头并举激发创业潜能 四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:世界趋势与中国“双一流"建设 一、“世界一流”的理论内涵 (一)“世界一流”的生态系统指标 (二)“世界一流”竞争力的五个侧面 (三)“世界一流”排行榜的分析与批判 二、世界顶级大学计划剖析 (一)德国精英大学计划 (二)日本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 (三)中国台湾地区顶尖大学计划 三、中国“双一流”建设的路径与方案 (一)“双一流”目标的无序竞争 (二)世界排名与各国(地区)计划的参考意义 (三)管理与监督:政府依法行使职责 (四)资金投入:以绩效为导向 (五)加强职能:教学、科研与公共服务城市:世界城市体系与卓越上海的发展 一、全球城市的内涵 (一)实力城市指数(Global Power City Index,GPCI) (二)普华永道:机遇之都(Cities of Opportunity,COO) (三)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(Global City Index,GCI) (四)城市竞争力指数(Global City Competitiveness:Index, GCCI) (五)可持续城市指数(Sustainable City Index,SCI) (六)全球城市专项排名报告 (七)卓越全球城市的五大内涵 二、全球城市的五大指标 (一)经济影响力 (二)科技创新实力 (三)多元文化活力与全球治理参与度 (四)城市人造环境 (五)自然环境与可持续性 三、上海如何建成“卓越的全球城市” (一)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对标尺度 (二)金融发展水平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指标 (三)夯实科研基础,吸引人力资源 (四)打造文化都市,参与全球治理 (五)加强环境建设,提升宜居质量 (六)自然宜居,发展可持续 (七)深化发展“四大领域”的“4+4”发展理念能源:砥砺前行的低碳转型 一、全球能源发展:新能源异军突起 (一)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 (二)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(三)新能源发展的不同侧重 二、全球能源的低碳转型 (一)新能源发展态势良好 (二)低碳增速超过碳密集型燃料 三、低碳经济的案例与试验 (一)英国:低碳经济先行者 (二)印度:低碳经济成效显著 四、中国新能源的机遇与挑战……